作为父母,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自律、独立、有责任感。然而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,有时我们的教育方法可能存在一些误区和雷区,会影响孩子的自律性的培养。下面介绍几种典型的教育误区和雷区,以及应对方法。
误区1:太多规定和约束
有些父母误以为制定过多的规定和约束能使孩子听话、听从自己的命令。但是,孩子所遵循的规则太多,令他们变得不自主,甚至有抗拒心态。这样一来,孩子就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,不愿遵从家长的指令。
方法:在培养孩子的自律性时,家长需明确规定的目的和意义。不宜制定太多的规定和约束,而应该是简单、少而精。孩子尊重规则,是因为知道规则的必要性及其价值。
误区2:代替孩子去担责任
许多父母习惯于代替孩子去解决问题,不愿让孩子去承担责任,这样一来,孩子便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,并且缺乏对生活的独立意识。
方法:家长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尝试、去输入。遇到困难,尽管鼓励、帮助,但不要将责任悉数转移给自己。让孩子自己去学习如何承担责任,也是帮助孩子具备“自制能力”的一个重要环节。
误区3:检讨过分苛刻
一些家长对孩子要求非常高,那么就容易让孩子产生迷惑和疲惫的感觉。有些反感、逆反心理产生青少年,甚至成为一生的阴影。
方法:家长应该在给予充分关怀、支持和帮助的同时,给孩子足够的自由,让孩子在自由的气氛中探索未知的世界,并承担相应的风险和责任。
误区4:忽略孩子的需求和感受
一些父母完全没有意识到孩子的需求和感受,不关心他们的心情和想法。这样一来,会导致孩子产生孤独、沮丧、无助、失落等负面情绪,从而导致孩子无法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。
方法:家长应该尽量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心情,给予孩子必要的安慰和支持,了解孩子对不同事物的看法,尊重孩子的意见和选择,并且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生活是自己的,是自己负责的。
总之,教育孩子,要理性和科学。保持焕发的精神面貌,不盲目地树立权威的形象,掌握一定的有效沟通技巧和策略,从而帮助孩子具备自律性,在成长的过程中,获得健康、快乐和成功!